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重阳节看少数民族的敬老风俗

※发布时间:2017-1-24 11:54:3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朝鲜族敬重长者。“花甲宴”“回婚节”“老人节”等,都是为老人量身定制的节日。尊重长者,关爱老人,朝鲜族身体力行,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爱传统代代相传。

  朝鲜族“老人节”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朝鲜族聚居区。1984年,延边州将每年的8月15日定为“老人节”,举行尊老敬老的活动。节日当天,身着盛装的年轻人敲起长鼓,跳起象帽舞,为老人祝寿。年逾花甲的老人们则胸戴大红花,微笑着接受祝福。饮尽甘甜的米酒,年轻人开展歌舞表演以及荡秋千、跳板、打球等体育活动,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美好生活幸福长久。

  在壮族聚居区,人们在路上与老人相遇,须主动与老人打招呼,退让到路边请老人先过去。老人进屋,要请老人坐上座;与老人吃饭,晚辈只能坐桌两端,且应该端起饭碗,吃完饭后还要请老人慢吃,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壮族认为九九重阳,天高气爽,是个吉利日子。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带上儿女回家为父母祝寿,并提三五斤新米回来“补粮缸”。老人也把往年的寿米换出来,掺上糯米做成粽子和糍粑,送给儿女和亲家吃,表示同福共寿。

  在苗族的各种宴会中,总是老年人、长辈入正席落座后,青年人方可入席;在婚嫁喜庆饮酒场合,要由长者先开杯。好酒必先敬长者,佳肴必先让老人。逢年过节,宴席中的鸡心、鸡头、翅、爪,必敬给席上长者或最尊贵的客人。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藏族同胞全家吃古突(用粮食、蔬菜等九种食物做的九宝饭)辞旧迎新的时候,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

  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媳妇总是抢先背回第一桶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给老人,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每年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节。清早,老人梳洗后换上新衣,准备欢度自己的节日。成年人在家杀鸡宰鸭,筹备美餐。小伙子要将一裸小松树栽在过节的坪场周围,姑娘挑来清水给小松树浇下定根水,象征晚辈祝愿老人们像青松一样健康长寿。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