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吴哥窟旅游_以摄影之名发现吴哥之美

※发布时间:2017-6-22 19:07:2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吴哥窟的富丽堂皇,使希腊和罗马时代留给我们的一切,黯然失色!” ——法国著名考古学家享利莫欧

  柬埔寨,这个旧称高棉、拥有悠久历史与淳朴民风的国家,让千羽决定在这里扎根并追寻自己的梦想。出于对柬埔寨人文和自然的喜爱,千羽把自己的摄影工作室设在了著名的吴哥窟旁边,他希望能够透过摄影,把自己,把人物,和历史的时空重叠在一起。让那根从古老与神秘中而来的时间线,贯穿我们平凡的当下,感受到不平凡的力量。

  发现吴哥始于外圈,就像历史必然的顺序,从吴哥王朝的建立,到因陀罗跋摩一世建都罗洛斯,再到鼎盛的吴哥城的最终幻灭,一切事物总是有始有终。蒋先生《吴哥之美》在第四部和第五部中,充分审视了这一段时期的内容,字里行间依稀看出吴哥王朝强盛之前,及至今日更为淳朴的简单。

  从砖造到石质结构,从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从六座寺塔不规则的排列到神殿山建筑精准比例的完成,从罗洛斯遗址的草创到吴哥寺令人惊叹的形式美,吴哥文化的递变过程,必须到了罗洛斯才能充分了解。

  石雕艺术的极致精美,表现在10世纪中期的斑蒂丝蕾。这座俗译为女王宫的建筑,将砖雕无微不至的细密繁复成不可思议的石雕工法,像波斯的织毯,像中国的丝绣,像中古欧洲大的玻璃花窗,像闪动的火焰,像舒卷的藤蔓,像一次无法再记起的迷离错综的梦。

  科巴斯宾建于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时期,是典型的生殖遗迹。在清澈水流缓缓流过的底下,一幅幅仿佛具体又仿佛抽象的生殖的图画,随着水波荡漾,使人相信生命真的从此传递。

  大圈是连接外圈和小圈的纽带,薪火传递的艺术而来。蒋先生《吴哥之美》在第三部这样描写到:在回廊深处的列柱上,在壁角转弯的黝暗里,被青苔覆盖了脸,数百年岁月风华,斑驳了、漫漶了。石块和树根,和藤蔓,艺术和岁月,雕刻和时间,变成不可分离的共生者。

  豆蔻寺建于921年,是吴哥古迹中的一座印度教。走近中央砖塔,并没有预期会看到这样美丽的浮雕,刻在密合的红砖上,人体肌肉饱满丰腴,动作流畅生动,形成刚健的特别韵致。

  比粒寺是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的神殿,又称变身塔。印度里有着对眷恋的本质,相信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里不断转换形式。我们害怕无常,逃避无常,然而正是在无常之中。

  树根与紧密结合的塔普伦寺,由大型石头堆砌而成,是吴哥遗址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电影《古墓丽影》的外景地。透过残窗窥见一个王朝的心事,感觉石块下的呼吸、脉动、体温,感觉到长达数百年在荒烟蔓草中不曾消失的对的牵挂与不舍。

  经过外圈的艰辛与大圈的洗礼,朝圣的终点最终汇聚在小圈之上。作为吴哥窟艺术的鼎盛之作,无论是大吴哥还是小吴哥,都鉴证着那个辉煌王朝的日出、日落。蒋先生的《吴哥之美》起笔于巴肯山上,在印度教的须弥山中心,远眺繁华的兴落,怅然若失,却又如梦醒来。王朝兴衰只在历史烟云一瞬,留下来的却是整个文化中最乐观的微笑。

  大吴哥又被称作通王城,是阇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国都,也是吴哥文明时代结束前最后的辉煌。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爱恨、超越,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小吴哥是吴哥古迹中最大、保存得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建筑,被誉为“建筑的奇迹”,奇迹是建造者如此透彻人性。他并不是在盖房子,他为这个城市留下了心灵的空间,是“城中之城”,是里心灵的留白。

  心的驻足,远不止吴哥窟本身,蒋先生在《吴哥之美》中提到法国居美,不管是看作一种,还是另一种,那些遗失的美好终究散落在了世界各地。其实吴哥之外,仍然有很多值得停留的归属,缘起缘灭皆源于一方水土的造就。

  位于吴哥窟以东约40公里的原始森林中的崩密列,算是于吴哥之外的秘境。由于年代久远,崩密列的建筑都损坏得较为严重,已经难以恢复原样,只能从建筑特色和风格猜测是12世纪时的建筑物。寺内的杂草丛生,坍塌,都体现出了一片荒凉的气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里成为了电影导演们的最爱。

  洞里萨湖是孕育吴哥文明的母亲湖,它不仅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古代吴哥王朝外交水道的港口。如今的洞里萨湖依旧保持着古时原貌,湖上的居民被称做“水上人家”,依然过着终身在船上生活的习俗。洞里萨湖有着非常旖旎的沼泽风光,适合摄影者一展身手。

  吴哥国家博物馆是世界级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高棉王朝各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作,通过艺术为基础的展览更加通俗易懂的向观众述说吴哥独特的传奇故事。

  吴哥的太阳在白天是很毒的,造成的光影反差对比非常的大,而且吴哥的石头废墟都呈现出斑驳的样子,颜色有黑、灰、红、黄等不同,还有绿苔等物,有时光影和石头上的斑驳混在一起,造成出来的片子比较花,而不像当场看到的那种强烈的效果。所以一天内比较好的拍摄时间是在日出后大约8点到10点半左右的时间内,下午则是在4点以后。中间的时间,只适合拍些颜色比较一致的雕刻局部。总的感觉是,夕阳下的吴哥窟,包括其他是最美丽的,而女王宫因为是红砂岩的,所以上午10点半左右是最好的。

  拍人物最好是自动对焦的相机,吴哥的小朋友以及、老人都很可爱,但是精彩的表情稍纵即逝,不自动对焦是不行的。镜头则看个人的追求和习惯,从14mm广角到200米长焦都可以带齐,最为常用的镜头是广变中,傍晚拍摄人文的机会比较多,所以闪光灯也是必须的。三脚架和中灰渐变镜在拍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很有用,另外很多里是很暗的,所以三脚架是必要的。

  ·在户外无云的蓝天下,所有避光处都带上蓝色色罩。在如此中,若想让摄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须在镜头前装上相应的滤光镜。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