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和维吾尔族居民的温馨故事

※发布时间:2019-3-23 15:09:4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6月21日,还未到葡萄成梦见杀人不见血熟的时节,但龚村社区警务站内的葡萄架下却坐满了人,他们不为品尝葡萄,也不为乘凉,而是社区黄文祝在和辖区维吾尔族居民们促膝攀谈,这样的场景,在这里每天都能见到。

  龚村社区位于海淀区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平房社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4万人。2003年3月,由于大钟寺农贸市场整体搬迁,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来到龚村旁的锦绣大地市场经营干果,龚村也就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居住地,目前,常住在龚村的维吾尔族居民有130余人,而46岁的黄文祝就是他们的“当家人”。

  这个“当家人”的称呼可不是想得就能得来的。此前,黄文祝曾彻夜翻看新疆地图、资料等,了解每个维吾尔族居民家乡的、记住每个维吾尔族居民的样貌和名字。“我专门去书店买了关于维吾尔族风土人情的图书和光盘,学习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教等,这样才能和他们找到共同话题,聊到一起去。”黄文祝说。

  阿布拉江·艾麦尔对此感触很深,“我刚来这里,黄一看到我就叫出了我的名字,一下觉得亲切多了。”

  黄文祝现在能和这些维吾尔族称兄道弟,还与他认真学习维吾尔语有关。“兄弟你好,最近咋样?有事就给我打电话。”这句话,他能用维吾尔语流利地说出来。另外,他还在警务站标识、宣传展板上添加了维吾尔语翻译。

  为了让维吾尔族居民找到家乡的感觉,去年7月,他在警务站院内搭建起一个葡萄架,将厨房成清真厨房,并在警务站外的空地铺上整齐的方砖,使之成为维吾尔族群众唱歌跳舞的场所。

  吾普尔·吾拉尹初次看到这个葡萄架很是惊讶,他没想到在还能见到与新疆伽师县家乡一模一样的场景。他特意从老家带回了葡萄苗,种在葡萄架下,并时常帮着黄文祝修剪葡萄树、打扫卫生,遇到难事了,他们就在葡萄架下坐着聊一聊,难题很快迎刃而解。

  吾普尔·吾拉尹从2005年就到闯荡了。刚来时,他的汉语水平很有限。2007年,他搬到了龚村。在黄文祝的帮助下,他的汉语说得越来越好,常用的汉字也掌握了不少。

  现在,他是一家馕店的老板,打出来的馕全部供应到饭店。每天供应800个,算下来一天就能卖得2000元,除去员工工资和成本,每月净赚1万元。擅长做饭的他,常到警务站换着花样给做新疆饭。大盘鸡、抓饭……几顿饭吃下来,就让黄文祝喜欢上了新疆味道。

  黄文祝还在维吾尔族居民的住宿问题上帮了大忙。他事先了解了辖区维吾尔族居民的倾向居住地,梳理出手续齐全、条件完善的4处正规房源,并帮他们办理了暂住证。

  在得知热合木江·艾山的孩子因找不到学校辍学在家,他便立即帮忙联系龚村小学,成功帮助孩子入学。截至目前,黄文祝先后帮助了15名少数民族儿童入学就读。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当天,黄文祝邀请了辖区维吾尔族居民一起到警务站观看阅兵式。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居民们集体起立向国旗,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唱起了国歌。

  为推广黄文祝的经验做法,市海淀区党委成立了黄文祝“杰出工作室”,总结并宣传黄文祝的工作方法。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