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郯城县港上镇:深刻挖掘银杏历史 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15-10-30 18:22:3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毗邻沂河东岸的港上镇,自古以来就是银杏龙盘虎踞之地。在迎接第三届中国(郯城)银杏节暨银杏产品交易会之际,该镇充分挖掘银杏文化底蕴,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终于浮出水面。

  说起港上镇樊埝村,当地人总会津津乐道那棵千年古银杏树。五六个青壮年勉强能环抱过来的古神树了这个村子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巨变,今天依旧苍劲挺拔屹立在不起眼的角落。此树位于樊埝中心小学一隅,为这所学校平添了一抹深厚的历史气韵,在这样的下学习必定是饱满的。

  据《樊世家谱》记载,该村原有5株银杏树,光绪年间沂河决口因地势低洼被水淹死四株,现存的这一株幸免于难。也正因如此,民间相传此树为稷神之子,可保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又因此树为雌树,共36个主枝,最高产量达300公斤,被民间戏说和新村第一古银杏树是“夫妻树”。更为传奇的是,两树虽相隔几十公里但树根相通相连,颇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缠绵情谊。在古代,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来这里朝拜,年轻人祈求美好姻缘,妇人祈求家里多子多福、老人长寿安康。

  关于这些野史的科学性已没有必要考证,但从这般传说里足以看出历代人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愿景。科学性既然没有追究的必要,但这棵古银杏树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不容抹杀。

  然而,时过境迁,这些民间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关于这棵古树的众多故事也被深深的埋藏在这片她所熟悉的土地。岁月失语,唯“树”能言。或许有一天关于这棵古树的故事会在片张砖瓦或旧书中被发现,有关这段古树的历史脉络也将逐渐清晰,更多的美丽还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文化资源是千百年来的深厚积淀,一点一滴都不能浪费。港上镇为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古镇,正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当地的民俗文化。一方面及时抢修被遗落的文化资源。查找地方县志、家谱等有文字记载的文献,以古树为线索将相关记载编纂成书,列入正史。另一方面,从民间搜集传说、歌谣等为古树建立野史,弥补文字记载不足。另外,加大对古树,建设楼房要留出足够空间,并切实做好建档立案工作。除古树本身外,更要做好民间文化传承和宣传工作。总之,既要护其体,又要守其神。

  深刻挖掘银杏历史,民俗文化,港上镇正以“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扬起历史文化航帆。

  通讯员 颜丙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