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扶贫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意义——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

※发布时间:2021-3-9 9:14:3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过去几年,我们国家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扶贫运动。到去年为止,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扶贫当然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但在民间,其实也是引发了一些争议的。尤其是网上屡屡传出一些贫困户懒靠等要,拿到扶贫款就胡乱挥霍,乃至于扶贫干部,不答应他们的无理,就在上级考察时“给差评”。这样的新闻,不可避免的刺激了大众的神经,恨铁不成钢之余,也对拿纳税人的钱帮这种人感到不值

  其实吧,对于这些问题,首先云石君觉得,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不可能指望一项波及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惠民政策,能在每一个细微层面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定程度的资源损耗,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是我们就可以什么都不做的原因。看问题看主流,只要大部分效果能够满足,利大于弊,那么这件事情就是值得去做的。

  而除此之外,之所以有些对扶贫不理解,实际上是没有把扶贫的经济逻辑理清楚,这才产生了一种浪费资源的感觉。

  但实际上,扶贫绝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更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恰恰相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扶贫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项非常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可以说,这几年的扶贫,将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度过大萧条奠定了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内循环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打开方式。

  首先,扶贫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是一种社会财富增量创造。手掌痣的位置与命运一个社会内部的财富增量创造,通常有两模式:要么扩充体量、做大规模;要么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打破文明结界的天花板,开辟财富地。

  后面一个当然更高大上,但也跟扶贫没什么关系——那是华为这些科技企业的事。而前一个,就跟扶贫息息相关了。

  为什么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化进程过半的当下,还有这么多贫困人口?当然,肯定有一部分是因为主观上的懒堕,或者身体上的残缺。但这个不是主流。大部分人,还是因为各种客观原因的——比如身居偏远蛮荒之地、当地缺乏工作机会,家中又有老弱病小羁绊无法出门打工,本身又受教育程度地、缺乏见识,不了解市场,等等。

  这个搁以前,了也没办法——毕竟要帮他们摆脱是需要投入资源,——无论是改善当地交通,帮他们异地搬迁,传授他们相关技术知识,乃至于给他们低息贷款等等,这都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回报周期也比较长——远不如直接在沿海富裕地区发展工业来得快。在国家穷的时候,当时连沿海地区都还没有吃饱,实在没多少钱来拉这些老少边穷。

  而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要想进一步向前,也有扶贫的必要——毕竟老少边穷地区也是有资源的,以前只是区位太偏,地形太差,交通不便,所以不好开发;而那些贫困户,大部分其实也是具备劳动能力,能够创造财富的——只不过是整体资质差了点,或者被各种原因羁绊,无法这种劳动潜能罢了。

  以前沿海地区都没吃饱,人力资源也丰富,所以这部分资源废了也就废了——反正就是不废,以中国经济当时的水平也利用不上。

  但现在不一样了。沿海地区已经度过了早期发展阶段,正在朝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尖端方向迈进,对中低端产能不再稀罕;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红利也已不再,劳动力整体呈衰减趋势。

  这种情况下,偏远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而且,随着国家的发展,现在交通便利了,到处通高铁、县县有高速,偏远地区的地域劣势已不像过去那么明显,可以在当地因地制宜开发一些产业,让他们融入国内统一市场;同时,有钱了,也可以承担得起对贫困人口的前期帮扶开销,全面脱贫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从叙述,我们就可以明白,全面脱贫,其实也是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一个途径。通过这种前期投入,把以前闲置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开发出来,让他们能够生产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样一来,不仅贫困地区和人口自己受益,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国力增长也就多了新的增量。

  当然,这种开发成本很高——至少比沿海沿江的低地平原高的多。但问题是,之前那些成本低的交通便利地区的初步开发已经完成,正在逐步向上升级,这种情况下,即便成本高点,周期长点,只要最后总账能有赚,那就依然是划算的。

  未来,无论是中美关系的黯淡趋势,还是全球泡沫破灭、大萧条、长期滞胀的可见悲观前景,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未来的海外市场,肯定是会要受较大影响的。所以,未来,内循环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撑,已经没有疑问。

  而内循环怎么搞?首先就得有足够的大众消费力;其次,这些消费留在中国;最后,最好这些消费还都是用在国货头上。

  那这三个目标怎么满足?指望富人肯定是不行的。富人毕竟是少数,还都是世界,最重要的是这帮人再有钱,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然后吃完了就琢磨着投资、投机钱生钱,甚至地下钱庄转移资产什么的。就算他们有大消费,也都是买湾流飞机、劳斯莱斯、爱马仕、古巴雪茄、日本和牛等等。所以,富人的财富增长,其实达不到促进内需的目的。

  白领中产其实也不大靠谱。这帮人要么房奴车奴孩奴,看着资产未必少,其实口袋里根本没几个现金;要么就是一些喜欢拿洋玩意炫耀或者心理满足的精致穷——这帮小布尔乔亚成天背着个LV从隔断出租屋出来,吃笼沙县挤进地铁,出站后还非得再买杯星巴克,然后才人模狗样的进格子间当社畜——反正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这个中间群体就是拉不动消费,更带不动国货。

  现阶段内循环的最大推动力,其实恰恰是那些网上基本不发出声音的中下层百姓,尤其是总理口中的那6亿每月不到一千收入的。这些人日子紧张,赚到钱基本上就得马上花出去应付日常花销;而且因为手头没钱,所以消费讲究的是经济实惠,基本上不会去买那些带溢价的洋货。所以只有这部分人,才是国货最坚定的支持者。把钱尽量让他们赚,才能最大限度拉动内需,才能让国货有更多销量,进而获得资金进行品牌和产品升级,未来才有能力去跟洋品牌争夺中高端市场。

  而这六亿每月不到一千元收入的,刨除天然没有赚钱能力的老弱病残,剩下的很大部分就是那些老少边穷的贫困群众。将这些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列入扶贫对象,把钱花到他们身上,既彰显了政党属性,巩固了自己的基础;又最大程度的符合推动内循环,拉动内需的。甚至退一步说,就算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混吃等死,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的废柴,但最起码作为困难户,他拿到钱后就算糟践、最多也只能糟践到低端国货——好歹也算是肉烂进了自家锅里,总比把钱直接砸给欲求不满的富人,苦逼呵呵的房奴和装模作样的小布尔乔亚要强的多。

  这就是扶贫的经济意义。对贫困人口进行投资,给底层穷人注入购买力,不仅从长远看有助于实现全民富裕的奋斗目标;同样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直接带动了内需消费,给尚未高端的中国制造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和利润来源!这样的扶贫,虽然在网上未必能引发民间的一致较好(毕竟成天在网上叫唤,控制民间场的,绝大部分都只是扶贫的旁观者而非受益者),但对我们这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对我们这个国家的战略实施,对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前景,才是最有利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