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本游记让法国人寻到了柬埔寨古文明

※发布时间:2019-5-17 18:29:4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杨玉环容貌复原图中国人写的《真腊风土记》这部游记,到目前为止,是对真腊王朝当年状态的唯一文字描述,它是发现吴哥,研究吴哥的权威记载。该书作者周达观,是元朝使节,曾于1296年出使柬埔寨(古名真腊),在那呆了一年,回国后,撰写了这本书。书中详细记录了他从宁波出发,沿途所经的港口、水、里程和城市。描绘了真腊城郭五道城门的布局,护城河的设置、金佛金塔金狮铜象石雕等的辉煌气势,以及各种有趣的风土人情。全文约8500字,41节,以通俗易懂的文言短句写成,一气呵成读完,脑海中便印刻上了“富贵真腊”、“威仪真腊”、“风情真腊”的幻象。

  当年的真腊,让周达观颇觉讶异,这里完全不是他先前认为的小国王朝的态势,他于此看到了、抱负、恢宏和气势。不仅如此,该书于19世纪初,被法国传教士莱慕莎译成了法文,后又被法国植物学家和探险家亨利.莫哈特(Henri Mouhot)看到,他开始对书中的神奇描述,充满憧憬。书中连城门的高度和宽度都有,让他相信,可能线年,在密林深处,莫哈特最终发现了这座被遗弃的古城,从此,淹没于密林深处的吴哥文明终于在消失500年之后,得以重见天日。从这里带回法国的各种文物,令法国人研究吴哥文明的热情高涨。法国在1864-1953年间,将柬埔寨沦为它的殖民地。

  吴哥王朝把它的文明,塑造成了一个范本,其建筑的尺度和气度,让傲慢的法国人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再妄自尊大,这世界有着比他们更了不起的文明。吴哥窟以雕塑的形式,让难懂的梵语写成的印度教经典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完整呈现,让他们的印度教,成了看图识事的显学。

  通过观摩吴哥窟的这些雕像,我们得以了解古老的吴哥文明对,对的认知。吴哥窟最显眼的建筑,就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须弥山的,印度教认为那是神居住的地方。须弥山的五台上,坐着湿婆神(shiva),湿婆神的坐骑是一头名叫南迪(Nandi)的牛,一般湿婆神是端坐不动的,一旦他站起来,开始跳舞,就要,所以他也是之神。那时的人把世界变化,归为“成住坏空”四大劫:成劫,产生时期;住劫,存在时期;坏劫,时期;空劫,空无时期。一个循环,等同于完成一个。

  在吴哥窟,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动物的雕塑。九头蛇,上有yama神像,他是冥王,是判定人最终是堂,还是入的审判人十殿阎罗。名叫那迦(naga)的七头蛇最常见,真腊人自称是那迦的,在通道和桥梁两侧都有七头蛇守护神。狮子也是常见的守护神,吴哥的狮子,不是趴着的身姿,而是站立起来,头部昂扬,呈狮子王架势。三个头的大象,是天空之神因陀罗的坐骑。鸟王,长着人的身体,鸟的嘴巴,是妣湿奴神的坐骑。猴王哈奴曼,被认为是中善的力量,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它永远站在的一方,是孙悟空的原型。

  印度教相信是从海中诞生的,最早的海水是乳汁,能供养生命。认为中天然存在善与恶两种力量。吴哥窟里,有许多印度教“搅拌乳海”传说的雕塑,雕像表现的形式是,彼此争执的双方拉着蛇,像拔河一样,在乳海中较量,站一边代表善的力量,恶的力量在另一边,以阿修罗为代表。双边力量让海洋的波涛翻滚,升起的浪花,代表了生命的喜悦,每卷起一朵,就会有一个Apsara从中诞生。乳海代表生命,搅拌代表相争,搅拌出深海里的甘露,代表与地位。

  吴哥窟中有2000个身形各异,面带微笑的Apsara,被后人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她们的手势富有寓意,手持苞,放在肚脐眼上,代表生命的起源,张开的兰花三指代表生命的绽放,覆手三指代表生命的凋零,这些简单的手势,寓意生命的。们的上臂戴了臂穿,下臂戴了手环。上身丰腴裸露在外,下身围着一块纱丽,配有腰带,身上有各种黄金装饰品,光脚,脚和手镯都会叮叮当当响。吴哥窟的各个角落都能发现她们的舞蹈身姿,整个建筑,因为她们在其中行走,顿时有了韵律感。

  除了雕像,吴哥窟的转角结构和密檐,像棕糖树一般的窗子,地毯状雕花的柱子,也皆展示了手工严格,雕法了得,构成了另一种秩序上的变化与美感。这里的回廊,分里外两道,了绝对的通风和阴凉。考究的中庭,廊基都用台座架高一米左右,因为一年当中有半年的暴雨。垒叠的石头,接缝会错开一点,据说这样才最牢固。吴哥文明,内含太多的古代智慧,假如你是怀着向古人学习的态度而来,而不仅仅是观光,这是一处值得一来再来的地方。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