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梅江区依托历史脉络和人文资源探索实施城市“微”

※发布时间:2018-11-21 3:14:4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如果说“青春是人生永远的乡愁”,那么城市的乡愁则来源于人们对老城区的眷念和回忆。近年来,梅江区认真梳理城市历史脉络和人文资源,探索实施“微”的城市更新模式,从细微之处着手,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提升人居,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共建幸福和谐社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开创“诗画梅江、文明客都”新格局。

  华灯初上,建于时期的梅江区历史文化街区骑楼建筑群再次焕发光彩:具有百年历史的骑楼外立面修葺一新,尽显侨乡风情,被岁月磨平了容颜的客家雕花特色再现,有序施工中的仲元东西融入了现代建筑元素2017年8月,梅江区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升级工程,并遵循“修旧如旧”的准则,在维持骑楼原有轮廓的基础上,分步对街区近10个段的店铺外立面、水电管网、老旧线缆等进行修缮。目前,泰康、油罗街、中山已完成升级。

  梅城老城区蕴藏着千年嘉应的传统文化本源,也成为几代梅州人的乡愁所在。“老街的经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店里不仅持续地迎来老顾客的光临,每到节假日,还有不少外地游客和华侨,前来寻味舌尖上的老城记忆。”在老街经营了40多年油箩后厂的店主谢迅说。近年来,随着人居的逐步改善,江北老城还吸引了摄影工作室、特色餐饮店、文创园等新型商业模式的融入,与传统行当有机结合,让不少关闭的店门重新敞开,焕发商业街区的新活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推动江北老城在内的“三城联动”建设,近期,梅江区加快“微”步伐。其中建于上世纪50年代、位于老城区中心地带梅正、占地面积约3980平方米的旧厂房--原梅州制药厂,正在筹备变身计划,规划建设成一个小型公园,闲置旧厂房为城市再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历史文化街区升级工程只是梅江区城市“微”的“代表作”之一。在绿色发展、客家俗语为主题的彩绘墙的吸引下,记者来到位于梅江区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的珍珠公园,只见园内绿意悠悠,道宽敞整洁,青砖黛瓦倒映在湖面。湖里相继盛开的睡莲、荷花还会争相装点这个“农混居”社区。

  在充满活力的生态中穿行,很难想象十多年前社区的“标志物”竟是1米多宽的乡间小道、3个3000余平方米的死水塘,以及的荒废菜地和杂草。“黄泥墩人居示范点工程以生态绿化建设为主,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在保留水塘和居民房屋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修复,建成了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的公园,人工湖、健身文娱广场、停车场、户外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黄泥墩社区支部范文婷表示,死水塘“活”了,狭窄小宽了,老旧居民楼焕然一新,一改原来交通不便、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社区“脏乱差”的局面,该公园让周边2个村4个社区近6000多人的休闲生活带来“享受”。

  “前社区都是菜地、臭水沟、废弃水塘和生活垃圾。如今推开就可以瞧见养眼的绿植,我每天都在公园锻炼2个多小时,居住变靓了心情也舒畅。”今年73岁的居民黄湾吉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作为社区“逆生长”的者,他说:“这里是我的家,也是延年益寿的好地方,我可不愿意搬走哩!”黄湾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精气神十足。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梅州日所有,任何、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是为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属兔的今年多大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